疫下危「肌」管理

Start Date

世界各地的都市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擾,最新的文獻指出,成年人中至高強度的體能活動下降高達百分之六十,久坐靜態活動的時間急劇增加達四成,嚴重影響身體健康,肌肉流失的情況尤其嚴峻。專家警告,疫情下肌肉骨骼系統變差,導致心肺功能受損,預計未來全球患上心血管相關疾病的人口將會飆升,更多人死於非傳染性疾病,所以大家必須做好危「肌」管理。

 

疫下危「肌」管理


( 詳情請參看原文: 星島日報 - 20201022 - 是非雷台 - 雷雄德博士 )
----------------------------------------------------------------------------

 

骨刺是否年紀大的人才有?

Start Date

骨刺有機會引起腰痠背痛,例如「坐骨神經痛」便可能由骨刺擠壓到神經線引起。此外,肩頸、膝關節及足跟亦常生骨刺,到底生骨刺是否一定要開刀?骨刺屬於骨質增生,當關節退化或勞損,便容易生骨刺。如果骨刺擠壓到神經線就會引起痛楚、麻痺等不適,究竟骨刺是否年紀大的人才有?

骨刺

 

骨刺不是老人家專利,年紀大的人因為關節開始退化或有關節炎跡象,所以較容易有骨刺。另外,有強直性脊椎炎的人士亦易有骨刺。而骨刺近年亦有年輕化跡象,以下 3 個高危習慣較易令關節勞損、提早退化而生骨刺。

- 經常低頭用電子產品:頸椎關節壓力加大

- 經常翹腳坐:增加椎間盤壓力

- 經常穿高跟鞋:增加腰椎及膝關節壓力

 

睇片自學高強度間歇訓練 新手好易傷

Start Date

經歷長達逾半年的疫情,愈來愈多人注重健康,在家「睇片學做運動」更成為熱潮,部分人更會選擇新興的間歇性高強度訓練(HIIT),藉此減肥。不過,有專家指出,若初學者隨意跟隨影片進行有關運動,或有機會因「落差太大」、姿勢錯誤而受傷;另外,進行時亦需留意心率、配合飲食習慣等,否則隨時「愈做愈肥」。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雷雄德指出,現時網上相關影片繁多,但由於 HIIT 有一定體力要求,一般沒有做運動習慣或運動量較少的初學者,必須循序漸進慢慢增加強度,例如先鍛練力量一般較強的下半身等,否則除了會因「跟不上」而令訓練失效外,亦容易因「落差太大」,導致不慎扭傷、肌肉拉傷等。他又提醒,港人在家進行相關運動時,亦需留意家居環境有否足夠空間,同時須穿鞋進行踏跳動作等,否則有機會釀成意外。

 

除了家居環境、選擇合適影片外,進行相關運動亦需留意個人可承受的能力。他說,曾有健身教練分享,遇過一個女孩自行在健身中心進行相關訓練時暈倒,其後發現口罩下的她早已「面青口唇白」,他強調每人可承受的運動強度不同,進行類似高強度訓練時亦應避免佩戴口罩,以免阻礙呼吸。

 

是非雷台 - 疫下運動新意識

Start Date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反覆,早前第三波疫情關閉所有體育設施,缺乏運動促使大眾身體機能變差,長者容易出現肌少症,青少年發育遇障礙,還有影響精神健康及體重控制等健康行為。如何提高健康運動意識來迎接新常態,成為近來討論的熱門話題。

持續大半年的疫情,市民的體能活動量大幅度下降,專家警告疫情大流行出現的體質下降(Deconditioning Pandemic),全球將會增加非傳染病的死亡率,加劇各國地區的醫療支出。目前世衞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因缺乏運動而死亡的人口已超過五百萬,比新冠肺炎離世的人多得很。部份康復者的肺功能在出院後三個月仍未能恢復正常,可能構成心肺功能較長遠的影響。

 

強度適可而止

估計未有疫苗面世前,市民的生活模式都會受到困擾,故此健康運動意識都要有改轉變。

提高健康運動意識的第一步,就是在日常間爭取較多步行或上樓梯的機會,以增加能量的消耗,促進新陳代謝。第二步是爭取戶外運動的空間,戶外環境一來受感染的風險較室內低,二來接觸綠色大自然有助促進心理健康,三來更可以給予眼睛休息,減少長時間看電子屏幕。

《健康一分鐘》在家訓練平衡力

Start Date

若有良好的平衡力和四肢的協調,能有助預防跌倒的機會,對 #長者 尤其重要。在 2019 冠狀病毒病的疫情下,並不建議大家外出運動。

花好月圓,祝願大家褔滿中秋

Start Date

花好月圓,祝願大家褔滿中秋,齊齊有肌肉、更健康!#認同請分享

 

有肌健康操 強化中、老年人肌肉骨骼健康

Start Date

香港浸會大學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聯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運動醫學團隊,日前宣布推出為期三年的「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為中年人士及長者設計簡易家居運動訓練「有肌健康操」,協助建立恆常的運動習慣之餘,長遠也減輕醫療開支負擔。

研究中心副主任雷雄德博士表示,計劃的特點是以朋輩圈子及社區組織為基礎,團隊會分階段邀請 50 至 69 歲、熱愛運動並具健康體育知識的人士擔任「有肌大使」。當他們接受專業訓練後,會到社區指導 50 歲或以上的計劃參加者進行一系列改善肩頸、下背及膝關節等問題的運動。

 

女性較易流失肌肉更應注重維持肌肉質量

Start Date

四十歲後肌肉量每十年減少百分之八,七十歲後每十年更減少一成半,肌肉力量變弱和活動能力轉差便會出現「肌肉減少症」。不少年長病人因行動不便、跌倒或骨折才求醫,屆時肌肉質量已流失達八成,病人應及早注重肌肉流失問題。

 

資料來源: 東方日報

JOCKEY CLUB MUS-FIT ACTION SMART FUN DAY 10 月 19 - 20 日約定你 ~

Start Date

想參加講座認識運動與健康?機會嚟啦!
10 月 19 - 20 日,JOCKEY CLUB MUS-FIT ACTION SMART FUN DAY 約定你 ~
仲有唔同類型嘅體驗班添,記得報名啦! 齊齊「肌不可失」!

 

Smart Fun Day 2019

 

[ 行斜坡更具健康效益 ]

Start Date

[ 行斜坡更具健康效益 ]

討論跑斜坡可分為上斜和落斜,前者可增加能量消耗達到更佳的鍛鍊效果,後者則需具備充足的肌肉力量和協調能力,否則增加受傷的風險。對於沒有跑步習慣的都市人,行斜坡的更益處多多。

對於沒有跑步習慣的都市人而言,行斜坡的健康效益比起平路大很多。如果想以行路或跑步來控制體重的話,利用斜坡來增加能量消耗是有效的方法。行斜坡有助鍛鍊大腿四頭肌力量,間接改善平衡力。

香港市區有不少斜路,例如港島的灣仔峽道,若每天行走十五分鐘,已達到基本的能量消耗要求,周末遠足亦可到郊外行走斜坡。坊間有傳斜坡跑步會傷害膝關節,目前運動醫學的主流意見認為,在適當訓練的情況下,沒有證據顯示斜坡跑步或行路會損害膝關節,大家不用擔心。

( 原文自: 頭條日報 - 20200425 - 是非雷台 - 雷雄德博士 )

----------------------------------------------------------------------------
*運動時如果感到不適,如極度氣喘、面青、頭暈、作嘔作悶等,應立即停下休息。如有懷疑,應立即求醫。